如果利益取得與代價付出是選擇行為的考量內容,那貨幣制度在資本下的發展,正逐漸取代人們對「代價」的認知。我們變成使用金錢去衡量我們的獲得;同時也使用金錢來計較我們的付出。在這種思考下,原本獨立特殊的個體正迅速的同質化,並被整合進一個新的價值體系。換句話說,我們的思考方式不可思議的同步,雖然乍看之下表面上我們的價值觀和選擇千奇百種,但實際上我們的判斷標準已經在資本金錢制度和政治意識形態下被洗腦了。
模仿-偽裝-表演。
我想我應該沒辦法支持到《假面的告白》的結局了,因為它是我記憶中看過最真實又殘酷的小說。在三島的筆下,主角的自我剖析既病態又矛盾,恰好反映了人意志中理性和感性的衝突。除此之外,小說裡對於偽裝、表演性的刻畫十分深入,確實會讓人對假面和真實面孔的變換感到惶恐,以致於無法目睹或想像結局會產生的悲哀。這種不適感就像是我之前讀過的《索多瑪120天》,不過《假面的告白》並沒有如此的令人噁心,也沒有如此放蕩的惡;我想到的另外一部小說就是最近在看的《冷血》,因為在卡波帝比下重現的真實事件,細節寫實到彷彿親眼所見。而且事物情節的推進如此的合乎常理,讓人會對如此殘酷的事情感到顫慄,同時卻又對這種冷血事件的平凡、自然存在感到悲哀。
但我想《假面的告白》中對於虛偽和表演的描寫如此成功,反而會妨礙我們去承認對他的愛好,因為如此赤裸的告白,會讓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發現自己的虛偽和邪惡,以致於無法坦率而真誠的承認自己與小說中原型性格的相似處。
緣分真的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這是我今天到此為止最大的感想。有時候我們在生活中對情緒的出現感到麻木,對與人群交流感到疏離,但總會有一些突然發生的事情讓我們又對這個變換多端的世界感到好奇。就像是沙特《嘔吐》中對於存在和附加意義之間的關係感到虛無,但在小說的最後卻又回歸到了藝術的層面。我想,總是會有些事情能讓人的心死灰復燃,然後這些重現在陌生位子上的一切,會驅使我們想要追求未知的明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