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 沙特

今天晚上我把放在書架上李天命的存在主義概論拿出來看
我在睡覺之前都在研讀沙特的那章節
因為存在主義裡面我有認真唸的只有齊克果、尼采和叔本華
至於經典的沙特和黑格爾我一直都沒有花時間去看
一方面是懶  一方面是還沒有慾望
最久大概從國中開始
存在主義的無神論  虛無  不安  困惑
一直是我思想中的部分
像之前發的文章"一個人的聖經"有某部分就是在討論我心中的存在主義

沙特的著作《存在與虛無》涉及的層面很廣
大致上他把世界分做兩部分
一‧冷硬無情的荒謬事實
二‧絕對自由與過去分割的存在

先來解釋第一部分
這個荒謬事實的解釋最遠可以溯及他的第一本大作《嘔吐》
書中的主角Roquentin有一天站在海邊拾起一塊小石頭,打算將他拋入海中
但當他看著那塊小石頭時,突然有一種奇異、令人厭惡的恐懼感籠罩他
(小石頭的存在是偶然的,因而是荒謬的)
他最終將那塊小石頭扔了離開。

其實看完書中這段描述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我的「渾沌理論」
在其他篇文章我可能沒有用力的去解釋什麼是渾沌理論
但是我想這陣子有跟我一起出來聚餐的人大概會知道我的意思
科學中的「渾沌」指的是一種參數,表現在拓樸學上的話叫做「碎形」
不過說破了
渾沌就是一種秩序中的非秩序  非秩序中的秩序
第一個發現渾沌而想要解釋他的人是氣象學家勞倫斯
他利用一台超級電腦和自己設計的參數方程式在模擬氣象的形成
本來這些結果都在他的預測之中
直到有一次他把跑出來的結果直接輸入方程式中而非再另外給予參數
用餐完的一個小時之後
原本的秩序混亂了  崩解了
取而代之的是渾沌

在現今的物理學界總共分兩個門派
這個趨勢可以溯及上古的培根「歸納法」和笛卡兒「演譯法」
一個是試圖用單純的方程式解釋全世界
就像是愛因斯坦想要用相對論去解釋宇宙
他們想要用數學來把世界「條理化」
另外一個就覺得生命的來源是複雜的
生命的本質就是一團混亂
是非秩序的
就像近代的「蝴蝶效應」
任何參數都是一個不穩定的因子  都會影響整個體系
我個人比較Prefer複雜的「渾沌理論」
至於這為什麼會跟沙特的存在主義扯上邊呢?
因為他定義了「事物是偶然而不是必然的」
東西僅僅「在那裡」,稱他們是石頭或者是海洋都是一件傻事。
所以嘔吐裡的Roquentin發現雖然他常常提到一些名稱
例如「樹木」,但事實上他從沒有感覺過他所「稱謂的」東西存在
逼在他面前的只是一個個特殊的無以名狀的存在物
東西只是「存在」,並沒有必然性合理性,也無法用人類的精神規範。

這很像是我的一個概念
現在這個世界是兩個層次的存在
一個比較近於沙特規範下的「物質世界」
存在只是存在  沒有任何的必然
一個是這些存在物再次建立的「精神世界」
也就是「文化」
舉例來說
人類只能接受有名稱的物品
無法理解或者是規範的事物就統稱「Meaningless」(無意義)
但無意義的存在會因為我們的無法理解而有所損益嗎?
並沒有
人  是活在自己建立起的邏輯中  二分法中的生物
我們討厭晦澀的地帶  因為這些灰色的空間無法被我們所支配
例如  宇宙的盡頭是什麼?
在我們現有的知識裡面和思想中  我們無法對這個問題給予答案
所以宇宙盡頭是什麼這個問題就變成無意義了
但是宇宙盡頭的真相會因為我們無法了解而消失嗎…
這個答案顯而易見
所以我很能理解存在主義或者自然主義為什麼會反理性
為什麼道家會反知識
因為我們自己建立起的知識只能適用於我們的世界中
就像你在中美洲可以嗑大麻  過條國界到美國就會被抓一樣
精神  文化  本身沒有任何價值  他是附加在存在  物質上的另外一層外衣罷了
而且是一個脆弱的存在
像最近新聞報導常見的「大自然反撲」
就是一個用人類精神在評論物質的例子
「反撲」是精神的東西  大自然不會反撲
火山只是爆發

洪水只是奔流

而人類本身也是理性和感性的混合
人類本身就是複雜  就是渾沌
我們一直試圖要用條理  用科學  用種種邏輯推斷出來的東西去解釋
解釋這個渾沌的宇宙
最終我們只會感到困惑和沮喪
因為你永遠無法用理性去定義渾沌
因為渾沌是秩序和非秩序的混合體
舉例來說  就像是流體力學中都很難完美解釋的「碎浪」
我姨丈是水體工程的專家
他就有跟我說
波浪的方程式最難理解
困難度大概就像是天文中的雙星系統
唯一能做的就是捨去方程式中那些擾人的小參數
那些小數點以下的數字
用完整合諧美麗的方程式去試圖概括波浪
但其實實際上很難做到
因為波浪的邊緣就是一個「碎形」
形成的來源太多了
第一個是水  第二個是風  第三個是引力
再來可能是魚群  可能是海流  可能是氣溫
這種種的參數都會影響波浪的形狀和去向
流體力學只能無力的在某些前提下去建立
例如  只有風和水
只有潮流和引力
但這太不接近實際了 
不過海洋有由於物理無法完美解釋波浪而消失嗎?
沒有  潮水的騷動是每天都存在的

所以說了這麼多  沙特基本上的骨幹架構就是
人不是任何東西,他就是作為「不是任何東西」而存在的。
拉回一剛開始講到的兩個部分
一‧冷硬無情的荒謬事實
二‧絕對自由與過去分割的存在

一講的就是存粹的物質世界  沒有任何精神參入
原本大眾的想法都是本質先於存在
舉例來說就是
如果我們想要造把刀  我們必然要先有一個大概的「概念」
再依照這個概念去造出「物質」
概念就是本質  而物質的存在是在本質之後
這個想法最大的來源就是上帝依自己的形象而造人
所以每個人都只是上帝心中的某些概念呈現罷了
沙特打破了這個概念  基於他是一個無神主義者
他認為存在先於本質
人只是赤裸裸的存在,然後面對自己,再界定自己。
由此可見精神世界是在物質世界之後出現
駁斥了笛卡兒的「我思故我在」

二則是把意識的形成當作一個獨立的事件
而非累積
時間的概念現在深植我們每個人的心中
我們覺得我們的精神是無數的過去所累積
就像是J.Krishnamurti所說的「精神是時間的累積  時間是精神的結果」
沙特覺得所謂事物,其實僅僅只是他所呈現的現象
在他們的背後,一無所有
換句話說,當事物不再呈現時,他們就「死了」
而意識是獨立的
他沒有被「本性」所奴役
意思就像是揚棄知識的道家一樣
只是另外一個說法叫做「天道」
而這樣的存在是極端自由的
因為他與死亡的「過去」
是切割開來的
沙特覺得  人要嘛就是完全自由  不拘束於「意識」、「本性」
要嘛就是完全受決定
其實他這邊就是要重新定義「意識」的精神世界

所以總結來說
沙特把世界分成了純粹的物質和精神
而渾沌的人類就在這兩個世界中動盪著  存在著
最後
沙特提到了這樣赤裸裸在世界中存在的人,會有三種處境
一‧焦慮  二‧被棄  三‧絕望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迴響已關閉。

在WordPress.com寫網誌.

向上 ↑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