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晚上未「開枕」前,特地為祈禱天皇的康泰,和追弔陣亡將士英靈,誦了一段長長的經。戰爭以來,各宗派都穿著簡樸的「輪袈裟」,但今晚老師特地穿上那件收藏已久,有五條緋色的袈裟。
他微胖的臉上,洗得很乾淨,好像連皺紋深處都洗滌過一般,今天他也是紅光滿面,似乎有什麼得意的事情。暑夜寂靜,布料互擦的聲音,清晰可聞。讀經之後,寺裡的人全被叫到老師的房間,聽他講課。
老師所選的「公案」,是《無門關》第十四則的「南泉斬貓」。「南泉斬貓」也見於《碧巖錄》裡的第六十三則「南泉斬貓兒」和第六十四則「趙州頭戴草鞋」,自古以來,就是一段難解的「公案」。事情是這樣的─
唐代時,池州南泉山有一名叫普願禪師的名僧。人以山名,世稱南泉和尚。
有一次,全寺總動員出去割草,發現這僻靜的山寺裡出現一隻小貓,這太稀奇了,於是大家包圍剿捕。寺裡的東西兩堂,都想把這隻小貓當作寵物,因而發生爭執。
南泉和尚看了這情形,突然抓起小貓的頸子,握著割草鐮刀,說道:
「大眾得道,他即得救,不得道就斬掉。」
眾人默然不語,南泉和尚斬了貓並把牠拋棄。
黃昏時分,南泉的得意弟子趙州回寺,他把事情經過說了一遍,並問趙州的意見。
趙州悶聲不響,突然脫下鞋子,擱在頭上走出去。
南泉和尚感嘆的說道:
「唉!今天妳若在場的話,那隻貓或可得救。」
─故事大概就是這樣。尤以趙州頭戴草鞋這一動作,素來就成難解之謎。但根據老師的解釋,他倒不是那麼難解的問題。
南泉和尚之所以斬貓,是斷絕自我的迷妄,斬卻一切妄念幻想的根源。由殘忍的行動,來斷絕一切的矛盾、偏執和對立。如果這就叫做「殺人刀」的話,則趙州則是一把「活人劍」,把那沾滿泥垢、被人蔑視的鞋子,本著最大的寬容之心,戴在頭上,這正是實踐菩薩的慈悲之道。
老師這樣說明著,一點也沒談到日本戰敗之事,就結束了話題。我們都像是墜入五里迷霧中,不了解他為什麼在敗戰這一天,特地講釋這則「公案」。